肝胆外科

您的位置: 首页 > 医院科室导航 > 本部 > 外科系统 > 肝胆外科 > 科室动态

乙肝防治科普小知识

发布人:郑琪 来源:本站 发布日期:2022/9/30 浏览次数:

 

乙型肝炎是我国最常见的一种病毒性肝炎我国乙肝病毒感染者7000万例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2000万~3000万例慢性乙型肝炎是我国肝硬化、肝癌的主要致病原因



 

 

有些人在感染HBV后的急性传染期会出现急性临床表现,包括皮肤和眼睛黄染、乏力、食欲下降、恶心、呕吐和腹胀等情况。但多数人在感染乙肝病毒后没有出现临床表现和肝脏生化指标异常,只是乙肝表面抗原和病毒DNA阳性,这被称之为乙肝病毒携带状态。这种携带状态可能会持续终生,也可能转变成慢性感染状态,而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


 

 

 

1. 母婴传播

  

包括怀孕期间胎儿在子宫内被传染乙肝和出生后通过密切生活接触传播乙肝。

2. 血液传播

  

输入被乙肝病毒感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后,如全血、血浆、血清等,可引起乙肝传染。手术、牙科器械、采血针、针灸针和内镜等消毒不彻底,都可能引起乙肝的传播。另外,在刮痧、修脚、纹身、纹眉、打耳洞等过程中,如果器械被乙肝病毒污染,也可以引起乙肝的传播。

3. 性传播

  

性传播属于体液传播的一种。乙肝病毒携带者的精液或阴道的分泌物中都可能含有病毒。

 

 

 

1. 保护易感人群:

 

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最有效的方法。

2. 管理传染源:

  

对首次确定的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如符合传染病报告标准的,应按规定向当地疾控中心报告。慢性乙肝感染者应避免与他人共用牙具、剃须刀、注射器及取血针等,禁止献血、捐献器官和捐献精子等,并定期接受医学随访。其家庭成员或性伴侣应尽早接种乙型肝炎疫苗。

3. 切断传播途径:

  

大力推广安全注射(包括取血针和针灸针等针具),服务行业所用的理发、刮脸、修脚、穿刺和纹身等器具应严格消毒。若性伴侣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应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或采用安全套。



 

 

 

1. 治疗目标:

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乙肝病毒复制,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脏纤维组织增生,延缓和减少肝功能衰竭、肝硬化失代偿、肝癌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生命质量,延长其生存时间。

2. 治疗药物:

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型肝炎最重要的治疗措施,常用的药物包括干扰素、核苷酸类似物(常用的药物有恩替卡韦、富马酸替诺福韦酯、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以及替比夫定等)。结合肝功能损伤程度可以联合使用护肝药物如甘草酸制剂、水飞蓟宾、双环醇等。

以上药物治疗的选择一定要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切忌盲目自行服药或擅自停药以免引发严重的不良后果。同时定期的随访和复查也非常重要,有助于及时发现病毒耐药导致的肝炎再活动,并能早期监测到肝硬化、肝癌的发生以便及时进行相应的干预治疗。因此,通常建议患者每3-6个月复查肝脏生物化学指标、乙肝病毒DNA定量和乙肝两对半、甲胎蛋白、肝脏超声检查等。





作者:冯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