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医院科室导航 > 本部 > 内科系统 > 感染科 > 科室动态
发布人:李燕利 来源:百度 发布日期:2023/12/9 浏览次数: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推动实施《“十四五”全国眼健康规划(2021-2025年)》的关键之年。今年6月6日是第28个全国“爱眼日”,
眼睛是人类心灵的窗口,是人类获取外界信息,与外界沟通的重要媒介,为了提高大家爱眼、护眼的意识,普及眼健康科学知识,倡导“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今年爱眼日活动主题是“关注普遍的眼健康”,大力宣传全年龄段全生命周期眼健康的重要意义,为大家科普日常关心的眼病问题。
一、干眼症
现代工作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让身边不少人都得上了干眼症。据《中国干眼专家共识(2020年)》统计,我国干眼症发病率约为21%~30%,估计至少3亿人患病。也就是说,大概每10个人里,就可能有2~3个人有干眼症。
什么是干眼?
干眼为多因素引起的慢性眼表疾病,是由泪液的质、量及流动性异常导致的泪膜不稳定或眼表微环境失衡,同时伴随了眼表炎性反应、组织损伤及神经异常,造成眼部多种不适症状/视功能障碍。
干眼的症状有哪些?
哪些人容易得干眼?
生活方式相关因素:如长时间使用电子屏幕、长时间近距离平面固视、户外活动少、睡眠不足、空调、吸烟、长期配戴角膜接触镜、眼部化妆及长时间驾驶等。环境因素:包括空气污染、光污染、射线、高海拔、低湿度及强风力等。眼局部因素:包括局部感染及免疫相关疾病,如感染性结膜炎、过敏性结膜炎、螨虫性睑缘炎等。手术相关因素:激光角膜手术、白内障摘除手术等导致干眼的发生率较高。全身因素:免疫性疾病及内分泌失衡会导致干眼,如肝功能异常、甲状腺功能异常、糖尿病及痛风,更年期后女性较为普遍。药物相关因素:如更年期补充激素,抗抑郁、抗精神病药物、避孕药物、化疗药物等;长期频繁使用含防腐剂的滴眼液、眼膏等。
干眼的预防和治疗?
多眨眼:使用电子产品会导致眨眼次数减少,不利于泪膜的补充和更新。有意识的多眨眼, 4~6次/分钟;减少电子屏幕使用时间,不要关灯玩手机。不建议常戴隐形眼镜:长期佩戴隐形眼镜,可致眼表损伤、角膜缘干细胞功能障碍等,影响泪膜完整性。注意眼部清洁:眼线、睫毛膏、睫毛胶水、空气污染等因素,睡眠不足,刺激性饮食会使睑板腺分泌异常,影响泪膜的稳定,泪液过多蒸发而干眼。别乱用眼药水:眼睛不舒服或干涩,随便买眼药水滴眼,如网红眼药水或进口眼药水,频繁使用可引起药源性角膜炎,加重症状。由睑板腺功能障碍引起的,可应用睑板腺按摩联合超声雾化熏蒸,效果良好。温馨提示:若发生眼部以上不适,请不要随便用药,症状明显的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通过正确的系统治疗结合用眼卫生,大部分干眼症都能得到很好缓解。
二、白内障白内障
为什么会得白内障?
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睛里的透明晶状体变得浑浊,带来视力的明显下降,这就是白内障。白内障形成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大部分是年龄性的,也就是老年性白内障;外伤导致的外伤性白内障;其他眼部或全身疾病导致的并发性白内障;代谢性白内障;药物性白内障以及先天性白内障等。
白内障症状
白内障可以药物治疗吗?什么时候需要手术?
目前白内障没有特效药,使用药物反而增加了经济支出。手术是最直接有效的治疗方法。当前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非常成熟,无须等到“熟透了”,只要视力下降影响正常工作生活,就可以手术。错过最佳手术时机,使白内障过熟,会增加手术难度,甚至引发急性青光眼,将导致不可逆的损害。
白内障术后注意事项:
1. 手术后当天需包眼,在病房休息,如果没有出现恶心、呕吐、眼痛、头痛等不适、且生命体征正常,经医护人员评估后就可以回家啦!请不要自行打开或弄湿眼部敷贴!如果出现术眼胀痛、头痛、恶心、呕吐等不适,及时联系医护人员!
2. 术后饮食宜清淡,不吃辛辣、过硬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高血压患者需坚持低盐低脂饮食,糖尿病患者需坚持糖尿病饮食。
3. 遵医嘱用药,白天滴眼药水,晚上涂眼膏,如有两种以上的眼药水,需至少间隔5分钟以上。指甲长的需剪短指甲,每次用药前洗干净双手,轻轻拉开下眼睑,瓶口距离眼部约2-3厘米,注意瓶口不要接触眼睛。
4. 避免剧烈运动,预防外伤,不要揉搓眼睛。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视疲劳。
5. 注意眼部卫生,预防感染。勿用不洁纸巾擦眼睛,避免脏水入眼睛;少去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