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医院科室导航 > 本部 > 内科系统 > 感染科 > 科室动态
发布人:李燕利 来源:本站 发布日期:2023/12/9 浏览次数:
一般来说,肺炎指肺泡、远端气道和肺间质的感染性炎症,可由细菌、病毒和其他病原体等因素感染引起,其中以细菌性和病毒性肺炎最为常见。广义上,肺炎可由病原微生物、理化因素、免疫损伤、过敏及药物所致。
病因
1. 革兰阴性杆菌感染
较多见,多为大肠杆菌、克雷伯杆菌、绿脓杆菌、流感杆菌等。
2. 呼吸道条件致病菌感染
由于机体抵抗力降低,口咽部常存有真菌、厌氧菌等可引起肺炎。
3. 混合感染
由于免疫功能低下,常表现多种病原体所致的混合感染。如细菌、病毒、真菌、需氧菌、厌氧菌等。
4. 耐药菌增多
由于抗生素的大量及广泛使用,造成致病微生物的基因发生改变而产生耐药、其中以革兰阴性杆菌最为突出。
临床表现肺炎大致有如下临床特点:
1.症状
多具有发热、咳痰等典型症状,也有少数有症状或无症状。首发症状为呼吸急促及呼吸困难,或有意识障碍、嗜睡、脱水、食欲减退等。
可出现脉速、呼吸急促,肺部听诊可闻及湿性啰音,或伴有呼吸音减弱及支气管肺泡呼吸音等。
治疗
1.一般治疗
当患者确诊患有肺炎时,首先应根据病原菌进行抗生素治疗,越早治疗预后越好。病情稳定后可由静脉使用抗生素转为口服治疗,抗生素疗程为7~10天或更长。
如符合上述标准,提示治疗有效,可出院口服药物治疗;如无改善,需要继续寻找病因调整治疗。此外,还应做到:
(1) 注意休息,避免受凉、劳累,减少运动和户外活动;
(2) 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患者,应密切关注血压、血糖变化;
(3) 有缺氧表现,如烦躁不安,动脉血氧分压降低时,需吸氧;
(4) 定期复查血常规、影像学检查,观察病情变化。
2. 对症治疗
1.咳嗽、咳痰的处理
对于以干咳为主的患者,可酌情使用镇咳药物,如甘草片;痰量过多或有脓痰时,可予祛痰药物,如氨溴索,也可使用气道雾化治疗促进排痰。部分患者应用此类药物可能出现心律失常,少数患者可能出现荨麻疹、胃肠道不适。
2. 发热的处理
适用于发热的患者,可采用物理降温,或使用退热药物,如布洛芬、洛索洛芬等。但退热药物可造成患者大量出汗,并增加消化道出血的风险。
3.中医中药治疗
肺炎常见证候包括实证类(风热犯肺证、外寒内热证、痰热壅肺证、痰浊阻肺证)、正虚邪恋类 (肺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危重变证类(热陷心包证、邪陷正脱证)3类8个证型,可在中医师指导下进行辨证治疗。
预防日常预防
1. 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减少吸烟,室内通风;
2. 流感高发季节避免长期处于人口密集区域;
3. 高蛋白、高纤维饮食,保证维生素摄入
4. 有咳嗽、喷嚏时戴口罩或用纸巾、衣物遮挡口鼻可减少病原菌播散
注射疫苗
1. 注射肺炎疫苗,多为"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可降低肺炎球菌感染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多数在秋、冬季注射。
2. 65岁以上老年人建议接种“13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联合“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两种疫苗接种时间间隔应小于一年。
3. 注射流感疫苗,可减少病毒性肺炎发生。每年在流感季节前接种一次,多数在秋、冬季,免疫力可持续约一年。
4. 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联合使用,可以提升免疫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