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医院科室导航 > 本部 > 内科系统 > 感染科 > 科室动态
发布人:李燕利 来源:百度 发布日期:2023/12/9 浏览次数:
2023年12月1日是第36个“世界艾滋病日”。我国今年宣传主题为“凝聚社会力量,合力共抗艾滋”。
一、艾滋病日的历史起源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历年12月1日定为世界艾滋病日,是因为第一个艾滋病病例是在1981年此日诊断出来的。为号召全世界人民行动起来,团结一致共同对抗艾滋病,1988年1月,世界卫生组织在伦敦召开了有140个国家参加的“全球预防艾滋病”部长级高级会议,宣布将每年的12月1日定为“世界艾滋病日”(World AIDS Day)。
二、红丝带标志的设立
世界艾滋病日的标志是红丝带。红丝带像一条纽带,将世界人民紧紧联系在一起,共同抗击艾滋病,它象征着我们对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的关心与支持;象征着我们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和平的渴望;象征着我们要用“心”来参与预防艾滋病的工作。
三、艾滋病是什么
艾滋病,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以人体CD4+T淋巴细胞减少为特征的进行性免疫功能缺陷,疾病后期可继发各种机会性感染、肿瘤和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综合性疾患。
1981年12月1日,在美国,世界上第一例艾滋病病例被诊断。1982年被正式命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1985年中国发现第一例艾滋病病毒携带者。虽然艾滋病目前仍然无法治愈,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艾滋病早已从“世纪杀手”转变为一种可防、可控、可治的慢性传染病。只要做到早检早治,且终生保持良好的服药依从性,HIV感染者的预期寿命已能接近健康人的平均寿命。
四、艾滋病传播途径
1、性传播。经性接触传播,包括不安全的同性、异性和双性性接触。
2、血液传播。经血液及血制品传播,包括共用针具注射吸毒、不安全规范的介入性医疗操作、文身等。
3、母婴传播。经母婴传播,包括宫内感染、分娩时和哺乳传播。
五、早检测早治疗
检测是知晓HIV感染的唯一途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在发病前外表与正常人无异,决不能从一个人外表是否健康来判断其是否感染艾滋病。有过高危行为的人,要主动到当地的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门诊(室)进行咨询检测。
感染者一旦发病,实际上已经到了晚期,死亡率极高,其症状是复杂多样的。常见的有:长期低热,短期内体重减轻十分之一以上、消瘦、乏力、冒汗、慢性腹泻、慢性咳嗽、全身淋巴结肿大、头晕、头痛、智力减退、反应迟钝等。
尽早治疗能延长寿命,越晚治疗,免疫功能受损越严重,恢复的可能性越小。
早期开始治疗可以使免疫系统维持在一定水平,大幅减少艾滋病患者出现肾功能异常、骨质疏松、心肌梗死、癌症等风险,并预防其他机会性感染疾病的发生。
越早治疗,副作用越少,治疗越晚,身体越虚弱,加之并发多种疾病,需要同时服用多种药物,身体将难以耐受和恢复。
我国政府免费提供治疗艾滋病的药物,但若感染者延误治疗,发生合并感染等疾病,个人就需要花费高额的检查和治疗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