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人:超级管理员 来源:本站 发布日期:2025/7/24 浏览次数:
在肛肠疾病诊疗不断精细化、系统化的背景下,重庆大学附属江津医院肛肠科积极推进“大肛肠”综合诊疗体系建设,围绕结直肠癌、肛周疾病及盆底功能障碍疾病等多领域发力,2024年度门诊接诊量突破8000人次,住院病例逾1400例,正逐步发展为区域内技术实力突出、专科结构完善的现代化肛肠治疗中心。“我们不仅治‘痔’,更关注直肠癌、盆底障碍等复杂疾病的系统化解决。”重庆大学附属江津医院肛肠科主任帅磊渊介绍,“通过构建‘大肛肠’一体化诊疗体系,我们希望患者在本区也能享受到与一线城市接轨的治疗质量。”
手术现场
科室升级:从“基础肛肠”迈向“多病种覆盖”
与传统“痔疮为主”的肛肠诊疗模式不同,重庆大学附属江津医院肛肠科近年来大力推进诊疗范围拓展与服务能力升级,形成了涵盖结直肠癌微创手术、复杂肛瘘处理、直肠脱垂微创修复、藏毛窦根治切除皮瓣转移等多个亚专科方向的“大肛肠”综合体系。
科室在保持传统肛周疾病治疗优势的同时,不断引入先进技术。在痔疮治疗方面,采用“外剥内扎+硬化剂注射+弹力线套扎”微创方案,术后恢复时间明显缩短;在肛瘘处理中,积极推广LIFT及虚实挂线技术,在保留肛门括约肌功能基础上实现根治。在直肠癌治疗方面,开展“虚拟造口术”,通过末端回肠悬吊动态监测技术,有效降低直肠癌手术预防造口总数量,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此外,对直肠脱垂患者采用腹腔镜补片悬吊术式进行微创治疗,提升修复稳定性;对藏毛窦患者采用皮瓣转移技术,提升切口愈合率,降低术后复发率可能。这些新技术的开展,使科室整体治疗水平达到渝西片区领先行列。
医教研协同发展,构建区域专科服务新高地
在医疗能力提升的同时,肛肠科也在科研和教学方面取得积极进展。目前科室团队共8人,硕博士比例达75%,具备较强的技术创新与学术科研能力。年均接收外院进修医师3~5名,承担区域肛肠疾病专科培训任务。
在科研方面,科室积极参与由陆军军医大学附属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牵头的多中心临床研究项目,推动科研能力提升,增强科室学术声誉。 同时,科室年均接收来自双福、珞璜等周边区域及主城区的转诊患者占比达12%,年增长率保持在5%左右,服务辐射力持续扩大。
展望未来:打造功能保护与智慧诊疗并重的肛肠专科典范
展望未来,重庆大学附属江津医院肛肠科将继续以“大肛肠”体系为核心,深化术前评估、功能保护和术后康复管理一体化建设。重点提升四级手术比例,推进智能随访与术后数据追踪系统落地,构建“诊前-诊中-康复”全周期闭环诊疗。
此外,在护理服务方面,科室将构建以“中西医结合+智能化管理”为特色的护理服务体系。通过红光仪、艾灸仪、中药坐浴等中医治疗手段,结合中医护理与术后饮食指导方案,帮助患者加速术后康复。同时,开展隐私化病房改造、移动帘系统配备、同性别分区等措施,提升患者住院舒适度和安全感。
科室合影
“我们不仅希望成为患者‘看得起’的医院,也希望成为他们‘愿意来、愿意信赖’的医院。”帅磊渊表示,“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拓展临床边界,推动肛肠专科在西部地区实现更高质量发展。”(文/罗丞茜 视频/于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