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科普宣教

【津医讲堂】夏日“蛇出没”,这份户外防蛇咬伤指南请查收

发布人:超级管理员 来源:本站 发布日期:2025/8/6 浏览次数:

近日,一位27岁女游客在三亚遭毒蛇咬伤身亡,引发关注。随着气温升高,蛇类活动频繁,专家呼吁:高温季户外活动务必提高警惕,掌握科学防范与急救知识是救命关键!


每年夏季,毒蛇咬伤事件频发,我国南方地区尤为常见。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25~28万例毒蛇咬伤事件,最常被咬伤的身体部位为足部、踝关节和小腿,占比约56%,其次为手、前臂和上臂,严重者可能导致残疾甚至死亡。

一、毒蛇咬伤,先学会识别

1.常见的“危险分子”


*眼镜蛇、银环蛇:放“神经毒”,蛇咬后肌肉发麻、呼吸困难,搞不好会憋死!

*竹叶青、蝮蛇:放“血液毒”,伤口哗哗流血,内脏也可能出血!

*中华眼镜蛇:放“混合毒”,伤口疼到炸裂,肿成馒头,肉都可能烂掉!

2.如何判断是否中毒?


*看牙痕:毒蛇咬痕通常有1~2对明显的“大牙印”,无毒蛇则是细密的小牙痕。

*看症状:被咬后若迅速肿胀、头晕呕吐、呼吸困难,大概率是中毒。

*警惕“干咬”:约20%的毒蛇咬伤可能不释放毒素,但必须观察24小时!

二、蛇咬伤后如何正确处置?

牢记“四要四不要”,急救错一步=危险加十分

四要

1.保持冷静立即远离蛇,减少活动,避免加速毒素扩散。

2.记住特征尽量拍下毒蛇照片或者记住蛇头形状、颜色花纹(勿冒险捕捉),便于医生针对性治疗。

3.解除束缚快速摘除伤口附近戒指、手镯等,防止肿胀后难以取下。

4.制动送医用夹板或绷带固定伤肢,保持伤口低于心脏,拨打120或尽快前往医院就诊。


四不要

1.不要盲目切开伤口,切开过深易感染、损伤血管神经。

2.口腔有损伤者不能用嘴吸,口腔黏膜可能吸收毒素,危及施救者。

3.不持续绑扎,绑扎应每20分钟松开2-3分钟,以免肢端淤血时间过长。

4.不迷信土方草药敷贴、火烧伤口等偏方无效且有害!

三、防蛇咬:记住这几点

1.户外活动:穿长裤、高帮鞋,别徒手翻石头!

2.蛇类活跃期(4~10月):夜间少去草丛,用手电照明。

3.遇到蛇:慢慢后退2米,别挑衅!

4.家里防蛇:清理杂草,堵住墙缝和排水沟。

最后,毒蛇咬伤是与死神赛跑,牢记八字诀:冷静、制动、送医、抗毒!转发给家人朋友,多一人知道,少一场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