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动态 > 综合新闻

【活动预告】锁定10月29日,我院将开展世界卒中日主题宣传活动

发布人:超级管理员 来源:本站 发布日期:2025/10/27 浏览次数:

2025年10月29日是第20个“世界卒中日”,当天,重庆大学附属江津医院神经内科主任、主任医师张作文将携科室专家团队,在元帅广场开展世界卒中日主题宣传活动,提升广大市民对卒中早识别、快救治的认知水平。


 活 动 预 告

活动时间:10月29日15:00-17:00

活动地点:江津区元帅广场

活动内容:健康义诊及疾病防治宣教,包括脑卒中防治的健康咨询、卒中危险因素筛查、脑卒中患者家庭康复指导等。

重庆大学附属江津医院卒中中心于2020年6月开始建设,并于2021年7月通过市卫生健康委“防治卒中中心”评审。近年来,该中心持续优化诊疗流程,加强质量控制,不断畅通卒中救治绿色通道,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开展数量和质量位居全市前列,为守护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提供了坚实保障,连续多年被重庆市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分会评为“溶栓先进单位”。

知 识 链 接

一、认识“世界卒中日”

世界卒中日(World Stroke Day),是来自世界各地的神经病学专家代表于2004年6月24日在加拿大温哥华召开的第5届世界卒中大会上呼吁关注脑中风而提出的,设定为每年10月29日。

2025年10月29日是第20个“世界卒中日”。今年,世界卒中组织(World Stroke Organization, WSO)确定的全球核心口号为:“Every Minute Counts. Know the signs of stroke. Act FAST.”(分秒必争,识别卒中,快速行动)。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中国卒中学会发布了2025年世界卒中日中文主题为:“尽早识别,立刻就医”。二、卒中防治小妙招记住“120口诀”,把握黄金4.5小时!

卒中发生后,每分钟约有190万个脑细胞死亡,救治越早,损伤越小,康复希望越大。当中风来临时,身体有哪些表现?我们又该做什么?

第一步:快速识别中风信号,记住“120口诀”

中风的核心是“脑血管堵塞或破裂”,大脑每缺血1分钟,就会有190万个脑细胞永久死亡。因此,识别信号的速度,直接决定康复效果。 针对中国人群记忆习惯,国家卒中防治中心推广的“120口诀”,用3个简单数字对应关键症状,能快速完成判断,好记又好用:

“1”(看1张脸):观察面部是否对称。让对方微笑或做“龇牙”动作,若一侧嘴角歪斜、脸颊无法抬起,或鼻唇沟变浅、消失,这是中风最直观的信号之一。

“2”(查2只胳膊):测试手臂是否无力。请对方双臂平举,保持10秒不动,若一侧手臂明显下垂、摇晃,或无法坚持举到与肩同高,甚至单侧手脚突然麻木、刺痛,需立即警惕。

“0”(“0”(聆)听语言):留意言语是否清晰。与其说一句简单的话,若对方回答时说话含糊、吐字不清,或词不达意,甚至无法理解你的问题,说明语言功能已受影响。只要出现“120”中任意一个症状,哪怕症状几秒内短暂消失,也请立刻行动——记住发病时间(精确到几分),这是医生制定治疗方案的关键信息。


第二步:黄金4.5小时,你应该做这些“正确操作”

脑卒中的治疗有严格的“时间窗”:缺血性中风(占比超80%)的最佳溶栓时间是发病后4.5小时内,取栓时间窗不超过6小时。这4.5小时里,你的每一个选择都在“抢时间”。

正确做法:立即拨打120,选择具备救治能力的医院。清晰告知地址、患者性别和年龄、主要症状(如“我家人突然嘴角歪了,手臂抬不起来”)和发病时间。同时让患者保持平躺,解开衣领,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堵塞气道),若患者佩戴假牙需取下。

错误做法:不要喂水、喂药(可能引发呛咳或加重病情),不要搀扶患者走动(避免加重脑出血),更不要等待“症状自行缓解”——短暂消失的症状可能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恰恰是脑梗的前兆。不少人发现嘴角轻微歪斜、手臂短暂麻木时,会误以为“累着了”“没睡好”,想着休息一下就缓解。但这很可能是“小中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若不及时干预,7天内发展为“大中风”的风险高达30%。